Lancaster University
張庭瑜
“This is UK system.”
Foundation year就這樣結束了。
不得不說真的學到很多,各個方面都是,從生活、學習和與人相處。
一學期的科目加上英文不過3科而已,但非常充實。想當初要寫1500字的essay就覺得痛苦,分數也不怎麼高,到現在2000字的作業可以寫到不小心太慷慨激昂然後超過字數,拿到的成績比預期高還有理想的評語,而感到很高興。中學6年時常疑惑為什麼自己要學一些好像以後根本不會用到的東西,但經過這9個月,我非常慶幸自己當初有好好學,在這裡不管成績好壞,老師都一視同仁。而且每項作業、每學期的成績單,老師都會給學生personal feedback,老師針對個人表現在直接指出你不足的同時也不吝於給予鼓勵,告訴你如何進步或是維持現有的優點,這應該是小班制的優點之一吧,老師可以分析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況。這是對我影響很深刻的一部分。
記得在期末考之前的一堂drop-in session,我拿著最沒有把握的case study去問老師,當她改完所有我做的題目以後説我做得很好,應該為自己感到驕傲,然後問我為什麼看起來不開心,我說因爲沒信心,她誠懇地看著我語重心長地說:
“You did an excellent job, you have to be proud of yourself. Be condifent! You can do well on the exam. Remember, this is UK system, we don’t expect you to get 100%, we only need you to get 70%, that’s all.” 聽完這番話後竟然有點鬆了一口氣,也有點不敢相信老師會這麼對我說,好像從來就沒有人告訴我說我做得很好要對自己有信心,她說她可以預見之後大學三年我可以學得很好,會有很大的收穫。三學期以來她除了教我politics和law,在聊天當中也學到了態度或其他很多事,對我的改變特別大。
來這裡就是訓練自己獨立,應付生活中的每一個小細節,沒有人幫你安排好好的,有疑問就要主動去問,自己的問題要自己解決。煮飯、洗衣服、打掃、時間管理,什麼時後唸書什麼時候玩,都要自己規劃對自己負責。來英國之前的18年我從沒進過廚房,完全不會煮飯,但是來這裡以後靠著網路、食譜,憑著記憶力和想像力,就學會了。室友看到我常常在廚房忙得不亦樂乎都以為我以前就很厲害,其實都是來英國以後訓練來的。
很感謝父母從小以來嚴格的家庭教育和家事訓練,小時候不懂為什麼要這樣被要求,現在都懂了,也感謝他們最終放手讓我去闖,雖然從高三那年的9月開始申請學校時家中大大小小的衝突和革命就從來沒有斷過,其他人說的什麼年紀太小、適應不良、文化差異、歧視什麼的,對我來說通通不是問題,既然有這個機會,總不能因為怕會適應不良就永遠活在舒適圈裡,在父母的羽翼之下。於是憑著不知從何而來的勇氣,也可能加上個性使然,我還是來了,來到這個陌生的國家、偏僻的小鎮。我覺得我在這裡生活得很好,可以自己掌控一切,沒有因為所謂的culture shock而過的痛苦,期許自己在未來三年的大學生活可以繼續過得更好。
